書名:將軍和兵法家的勇謀
節錄:一生正氣文天祥
聲演:施仲謀
出版: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節錄:一生正氣文天祥
聲演:施仲謀
出版: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遷都江南的南宋到了宋理宗登位之後,朝廷更加腐敗。官員們盡情享受富饒江南的美景美食,沉溺於聲色犬馬的奢華生活中,不理國事,忘卻了異族入侵、國土淪亡的恥辱。
文天祥的父親是一位知書識理的愛國人士,他無力改變國家命運,就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不但教兒子熟讀經論詩文,還常常給他講述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教育他長大後要愛國愛民,救國救民,做一番事業報效國家。
1256年,文天祥二十一歲時,到京都臨安去參加科舉考試。殿試時他以《法天不息》為題目。提起筆來一氣呵成,針對當前的局勢提出改革的方案,慷慨激昂地表達了他的政治抱負。
宋理宗看了文章,見到作者名字叫「文天祥」,覺得很吉利,就選他為第一名,封為狀元,到朝廷做了官。
文天祥長得魁梧高大,相貌堂堂,雙眼炯炯有神,全身上下一股正氣逼人。他做人辦事公正廉明,敢於揭發壞人惡事;他又着力為老百姓辦好事謀福利,所以很得人心,卻遭到奸臣的嫉恨。
不久,蒙古大軍南侵,攻打南宋。有個宦官非但不主張抵抗,還提出遷都。很多大臣不同意,但是沒有人站出來反對。文天祥勇敢地挺身而出,寫了一封信給理宗,反對逃跑的想法,還提出了四項抗敵救國的建議,但是沒有被理宗接納。
1275年,形勢更急嚴峻了,朝廷一片混亂。文天祥這時派任在江西,他見此情況,變賣了自己的家產,招兵買馬,組織了一支三萬人的義軍,日夜操練,準備抗敵;同時還購買軍用糧草屯積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有位朋友勸他:「元軍分三路南下。他們可不是好對付的,元兵個個善於騎馬射箭,行動快,生性兇殘,你那幾萬義軍哪裏是他們的對手?別去自討苦吃了!」
文天祥回答說:「我也知道這些。可是大家都縮着頭不出來的話,我們的南宋國真的就要亡了。雖然我的力量很薄弱,但是希望更多人像我一樣站出來保家衞國,那力量就大了。為了保衛國家而犧牲,能喚起更多民眾和將士投入抗元,國家就有希望了,我的犧牲是值得的。」
文天祥的隊伍轉戰在東南地區,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取得一些成績。朝廷見他的兵能打,就急急召他帶兵來為朝廷解除包圍。文天祥就再召集當地青壯年入伍,擴充兵力。各方民眾紛紛響應,加入部隊。
文天祥的軍隊開到臨安,卻發現朝廷一點也沒有戰鬥的氣氛。元軍已經兵臨城下,重重包圍了京城,官員們紛紛帶着家眷和財物逃命,丞相一味主張與元軍講和談判。掌實權的謝太后聽從了他們的意見,親自寫了投降書,還準備獻出歷代帝王用的玉璽。
文天祥見這情況恨得直咬牙,他要求朝廷發令讓他帶兵去與元軍決戰,但是朝絲毫沒有抗敵的打算,反而任命文天祥為宰相,代表朝廷去和元軍談判。
文天祥理直氣壯地對元軍主將伯顏說:「我不是來投降的,而是以平等身分來和你們談判的。你們無緣無故侵入我們的領土,霸佔了我們的土地,這是強盗行為。你們必須首先撤軍,我們之間才有了談判的可能性;不撤軍,一切免談!」
伯顏大怒,兇巴巴地叫道:「你再胡說八道」
文天祥從容地說:「我是宋朝的狀元宰相,我可以用性命來報國!」
伯顏不敢魯莽地殺了南宋派來談判的宰相。但與此同時,朝廷解散了文天祥的軍隊。伯顏得到了這個消息,便把文天祥扣押了起來,打算送到元朝的京城大都。
一路上伯顏還是不停地勸說文天祥投降,但每次都遭到他的唾罵,文天祥還絕食表示抗議。但想到敵人還在蹂躪祖國,百姓還淪在敵人鐵蹄下,自己不甘心就此撒手。
押送船開到鎮江時,當地的愛國人士在那裏接應,準備了一條小船幫文天祥逃了出來。
文天祥到了福州之後就重整隊伍,率軍對抗元軍。後來元國發生內亂,文天祥乘機在江西南部打了好幾個勝仗,收復多處失地,人心振奮。這時全國的抗元形勢轉好,這是文天祥抗元戰鬥以來最順利、成績最好的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