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全港校園導讀比賽」


書名:香港代表
節錄:肯定 低谷中遇上繩上伯樂
聲演:陳曉琳
出版:香港青年協會

馬仔成為Gag的教練數月後,原本囂張的Gag有次露出陌生的閃縮神情:是一次延長的操練,訓練尾聲學生們都紛紛呼救,明天還要上學。他們望向Gag,訝異他不開口幫腔,他才低聲吐出,「我不用上學,我沒讀書了。」

馬仔和其他學生都呆了,因為眼前的男孩不過16歲,還只讀到中二啊。

看到眼前這個男孩,囂張又沙塵,嘴上不饒人,馬仔竟莫名感到熟悉,因為和少年時代的他一樣。回望過去他也不愛讀書又驕傲,家人都以為他中三會輟學,幸運是得到體育老師的肯定。

可惜,性格相近的Gag卻沒馬仔的運氣。小學接觸花式跳繩時尚算順利,但升上一所不注重體育的英文中學後,頓覺讀書沒成就感,逐漸脫軌,淪為邊緣學生。

在運動上亦得不到肯定,校內沒有花式跳繩隊,老師亦勸他放棄跳繩;鍛鍊多年的羽毛球技術亦被教練奚落,挫敗感叫自尊心重的他很不忿。

學校成為了不斷否定Gag 的場所,他在那裡經歷了一生中最難過的歲月。他只能更任性、更囂張,但那其實是缺乏肯定的表現。

馬仔始終覺得不該如此。雖然以前都不愛讀書,但清楚要有一定學歷,前途才會有選擇。又知道Gag未來想成為教練,那更需一定的知識和學歷,於是用盡千方百計引誘Gag重返校園。

然而,多番引誘勸導、藉打機出來閒聊,對方仍像泰山一樣不為所動。馬仔沮喪得幾乎想放棄了,於是展開逆向思考,帶他到朋友經營的咖啡店見工,希望對方能讓Gag明白沒有學歷是找不到工作的。

該次見工受挫,Gag竟真的動搖了,重新萌生讀書之心。馬仔隨即協助他找學校,重拾學生身分。

對馬仔來說,伸出援手屬自然反應。但Gag將一切看在眼內,感受到的卻是一份肯定:這個人在我身上花了這麼多心思,似乎是覺得我還有希望。

肯定,是Gag多年來的渴望。想逃離學校不難理解,全因得不到肯定;投入跳繩,因它是最易獲得認同的途徑。每當有人為他的高難度花式而給予熱烈掌聲,心裏就很滿足。

這份野心在遇到馬仔後徹底燃燒。馬仔的訓練方式以「地獄式」馳名,注重肌肉鍛煉,強調體能訓練,激發出Gag更多潛能,使他脫胎換骨。

2016首次在跳繩精英賽個人賽中得到總亞軍,「香港一向聚集了不少世界得獎選手,那時我才發現自己原來是有機會贏的。從沒想過自己的實力可提升到這麽高的水平。」

自從馬仔發現真的幫到Gag,更肯定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教育理念,以及由全職教練轉向教師的決定:這樣就能花更多時間接觸背景迥異的學生,利用運動建立正確價值觀,亦能協助更多人建立自信,開拓更多選擇。

「肯定的力量是很奇妙的。」它能從零開始引領出新的潛能;只要願意認同他人,亦會證明自身具備影響他人之力,肯定他人者和被肯定者能共同進步,彼此磨練出更多自信,亦能煉出肯定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