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路向
節錄:領袖是如何煉成的
聲演:危家銓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節錄:領袖是如何煉成的
聲演:危家銓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李遠大發生意外,是一九八五年,差不多三十年前,所有醫療設施、復康器材,以至醫護人員的想法態度都和現在不一樣。
一九八五年,李遠大當時二十一歲。那天晚上,他和朋友去大嶼山宿營,在海灘上一直玩到凌晨兩點多。有人提議騎膊馬跳水,李遠大一下子就跳到水裏—可是那水才到腰部深,他手腳馬上不能動。
朋友以為他開玩笑,轉身去玩了。可是過了幾分鐘還沒見他上來,馬上拿照明燈去找,只見他半浮半沉在水裏,連忙抬到海灘。
大家都以為他只是遇溺,沒想過他頸椎可能受傷,這樣抬來抬去,傷勢可能更嚴重。直到家人來到,才發現他突然沒有呼吸。醫院連忙照X光,始知道頸椎神經線已經折斷。
呼吸系統的神經線斷了,要依靠氧氣機,他喉嚨開了一個小口,不能説話,可是每次看見醫生、護士。他都馬上追問,努力張大嘴巴,沒有聲音。
其實最初醒過來,他已經發現自己不能動。那時在八十年代,曾經有傷殘病人寫信給當時的立法局要求安樂死,那病人也是在水塘跳水時受傷的。「我很怕會跟那人一樣,只是誰也不告訴我真相。」
沒有人說實話,終於,是自己慢慢領悟。李遠大離開深切治療部,轉到普通病房,遇到很多情況相近的病人。有一個男人,無端端走過來說:「不用擔心,沒事的,你看斜對面那位病人現在已經可以自己推輪椅,可以勉強自己吃飯。」
斜對面的病人,因為電單車意外入院,已經住院好幾年了。然而看著身邊一個個頸椎受傷的病人,程度也許不同,只是沒有一個可以完全康復,心裏便曉得,未來並不樂觀。
有一天,醫護人員推他去做物理治療,時間早了五分鐘,隨手把他放在門邊。門邊有一塊鏡子,李遠大在毫無心理準備下,看到鏡中的自己:頭髮蓬鬆,褲管被扯高。到底是才到底是才二十一歲的年青人,看到自己這個樣子,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
很多畫面不由自主地跳出來,傷心,無奈,不斷地自責。
當時離出事,已經大約四個月,其間不是沒想過這些,只是面對鏡中的自己,打擊更大更沉重,更加傷心,更加自責。原來谷底,深處還有更深。
直到有一晚,他夢見自己躺在棺材裏,家人朋友都圍住他,哭得好傷心。夢醒了,他對自己說:「不能讓身邊的人傷心。」
「開心又一日,不開心又一日。為什麽要讓自己不開心呢?」這真是香港人的「金句」,他就是如此,一步步令自己情緒穩定下來。
去到療養院,李遠大才知道應該早一點爭取過去。「至少洗澡的次數多了,自尊也可以提高一點。」
在療養院,病人可以每個月一次出外飲茶,幾個傷殘人士一起上酒樓,就大膽很多,別人望我?可能是望其他院友呢。能夠克服別人的目光,感覺比較自在,也就比較有信心回到社區。
還有,在療養院遇到很好的社工。原來李遠大合資格申請綜援,也可以申請電動輪椅,療養院的社工甚至鼓勵他申請公屋。
「病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權益,不能被動地等候。」這是李遠大後來熱心推動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