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關吸毒的研究總結

學生服用各類物資的普遍性

(原文:http://www.nd.gov.hk/pdf/survey_drug_use/2014-2015/Ch1.pdf

  • 2014/15年調查發現,估計曾吸食毒品的學生數目較2011/12年減少17.1%
  • 曾吸食毒品的學生教育程度由最高至最低排列:專上學生2.5%、中學學生2.3%、高小學生 0.8%,當中專上學生數字較2011/12年相應數字減少0.8%。
  • 2014/15年及2011/12年調查顯示,曾吸食毒品比例最高的年齡組別同為21歲或以上的學生。
  • 2014/15年調查發現,曾吸食毒品的男學生與女學生比例較2011/12年相應數字均有下降趨勢,最新數字為男學生2.6%、女學生1.4%。
  • 2014/15年的調查抽選了116所小學,其中90所有高小學生表示曾吸食毒品,而37所有高小學生表示在調查前30天內曾吸食毒品。
  • 中學方面,在抽選的122所中學當中, 120所中學生表示曾吸食毒品,而91所 有學生表示在調查前30天內曾吸食毒品 。
  • 訪問的 36所提供專上課程的院校中,32所有學生表示他們曾吸食毒品;30所則有學生表示他們曾於調查前30天內吸食毒品。

曾吸食毒品的學生的特性

(原文:http://www.nd.gov.hk/pdf/survey_drug_use/2014-2015/Ch2.pdf

  • 在曾吸食毒品的學生中,23.2%在調查前30天內曾吸食毒品,當中有44.9%在調查前30天內曾每天吸食毒品。
  • 2014/15年的調查發現曾吸食危害精神毒品及海洛英的學生比例分別由2011/12年調查的2.2%和0.2%,減少至2.0%和0.1%。
  • 2014/15年的調查發現,整體而言,吸食「大麻」的學生數目較2011/12年上升7.5%;吸食「氯胺酮」的學生數目較2011/12年下降58.6%;吸食「可卡因」的學生數目較2011/12年下降33.3%。
  • 最常被高小學生吸食的三類毒品為「咳水/咳丸」、「冰毒」和「天拿水」
  • 最常被中學生吸食的三類毒品為「大麻」、「咳水/咳丸」和「氯胺酮」
  • 最常被專上學生吸食的三類毒品為「大麻」、「氯胺酮」和「搖頭丸」
  • 47.8%吸食毒品的中學或以上學生5表示毒品是「免費」的;「零用錢」(33.9%)及「從非法途徑得來的錢(如偷竊及出售毒品)」(17.2%)是第二和第三項最常作為購買毒品的主要金錢來源。
  • 2011/12年及2014/15年的調查皆指出,最普遍吸食毒品的地點為「朋友/同學/鄰居家中」
  • 高小學生獲取毒品最普遍的地點是「學生自己家中」
  • 中學學生及專上學生獲取毒品最普遍的地點是「朋友/同學/鄰居家中」
  • 2011/12年及2014/15年的調查皆發現,在各教育程度及不論中學及專上學生是第一次或是在調查前30天內吸食毒品,「朋友」及「同學」均為最普遍的毒品供應者。
  • 在2014/15年的調查中,超過半數吸食毒品的中學學生及專上學生是與「朋友」一起吸食毒品的。
  • 在2014/15年的調查中,46.2%曾吸食毒品的中學或以上程度學生6表示他們記不起首次吸食毒品的年齡。中學學生和專上學生首次吸毒年齡的中位數分別為14.4歲和16.9歲,較2011/12年調查所得的相應數字高
  • 在2014/15年的調查中,高小學生吸食毒品最普遍的原因是「好奇」(26.8%);其他常見原因還包括「減輕壓力」(15.0%)和「受朋輩影響」(14.8%)。
  • 在2014/15年的調查中,「好奇」、「受朋輩影響」和「尋求刺激」是吸食毒品的中學學生和專上學生首次吸食毒品最常見的三個原因。
  • 在2014/15年的調查中,觀塘區(1242)、元朗區(1075)和中西區(953),有最多吸食毒品的學生居住。
  • 2014/15年的調查發現,19.1%吸食毒品的學生曾向他人求助,較2011/12年的調查結果有輕微下降(22.4%)。
  • 2014/15年的調查發現,曾吸食毒品而又曾向他人求助的學生中,「朋友」給予他們的幫助最大,其次是「父母」和「社工」
  • 超過四成曾吸食毒品的中學學生和專上學生7曾嘗試停止吸食毒品或戒毒
  • 驅使吸食毒品的中學或以上學生嘗試停止吸食毒品或戒毒的三個最主要原因是「吸毒影響他們的健康」、「吸食毒品是犯法的,他們怕被拘捕」及「吸毒影響他們的學業」。
  • 曾吸食毒品和在調查前30天內曾吸食毒品的學生未嘗試停止吸食毒品或戒毒的三個最主要原因均是「他們不覺得自己已經上癮」、「他們很喜歡吸食毒品後的感覺」及「他們不認為吸食毒品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

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接觸毒品的風險和所得的禁毒資訊

(原文:http://www.nd.gov.hk/pdf/survey_drug_use/2014-2015/Ch3.pdf

  • 2014/15年調查發現,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中,只有1.8%曾獲提供毒品,該比例隨教育程度的提升而增加。整體數字較2011/12年下降0.4%
  • 不曾吸食毒品但曾獲提供毒品的學生中,最常見的毒品供應者為「朋友」、「同學」及「朋友的朋友」,與曾吸食毒品的中學或以上學生相同;而供應毒品予不曾吸食毒品的高小學生則為「毒販」、「朋友」及「同學」
  • 不曾吸食毒品又曾獲提供毒品的各教育程度的學生表示,提供毒品最常見的地點是「公眾遊樂場/球場/公園/公廁」、「酒吧」及「朋友/同學/鄰居家中」,與曾吸食毒品的學生普遍吸食毒品的地點相同
  • 不曾吸食毒品的中學或以上學生遠離毒品的首三個原因為「吸食毒品會損害健康」、「不喜歡吸毒者的形象」及「藏有毒品是違法的」
  • 近七成不曾吸食毒品的中學或以上學生會「直接地拒絕」接受毒品
  • 七成二不曾吸食毒品的各教育程度的學生表示會「勸吸食毒品的朋友不要吸毒/鼓勵他們戒毒」;少於一成會選擇「裝作不知道/甚麼也不做」及「不知怎麼做」,顯示大部分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願意就朋友吸毒發聲。不曾吸食毒品的高小學生有較大傾向去尋求其他成年人的幫助,首三名為老師、吸毒者的父母、社工
  • 七成不曾吸食毒品的中學或以上學生表示,因他們擔心吸毒者的「健康」、「精神狀況」、「學業及前途」,如果有機會,他們會嘗試勸人戒毒
  • 八成八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透過不同途徑皆接受過禁毒資訊;六成更曾參與禁毒活動
  • 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最喜歡從「曾經吸毒人士」的真實個人經驗分享取得禁毒資訊

學生對吸食毒品的態度及相關因素

(原文:http://www.nd.gov.hk/pdf/survey_drug_use/2014-2015/Ch4.pdf)

  • 九成學生表示「不接受任何人吸食毒品」
  • 絕大部分中學或以上的學生同意「吸食毒品會損害健康」(98.2%)及「吸食毒品會令外表變得難看」(95.4%)、及認為「吸食毒品會使學業受到影響」(90.9%),該比例於以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較曾吸食毒品的學生高
  • 絕大部分不曾吸食毒品的中學或以上的學生不同意「吸食毒品可令自己受到異性的歡迎」、「吸食毒品是很合潮流的事」、「如果有機會的話會嘗試吸食毒品」、「吸食毒品可以令他們和朋友更容易相處」及「如果他們拒絕吸食毒品,朋友會取笑他們沒膽量」,該比例較曾吸食毒品的學生高
  • 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較曾吸食毒品的學生有自信
  • 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與父母的關係較曾吸食毒品的學生好,更多認為「父母關注他們的感受」
  • 曾/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空閒時最常做的活動均是「與朋友聊天」,但「去卡拉OK/酒吧」及「到網吧/機舖打機」是兩項明顯地有較多曾吸食毒品的學生參與的閒餘活動
  • 除了「網上交友」外,大部分的網上活動均是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較普遍會常做。
  • 在曾吸食毒品的學生中,在調查前六個月內最常見的行為及學業問題是「逃學」、「午夜在街上流連」、「被學校記缺點、小過、大過或收警告信」。然而,「被同學欺負」是曾吸食毒品的高小學生最常見的問題。
  • 在曾吸食毒品的學生中,曾吸煙及飲酒者的比例(45.4%),遠高於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的相應比例(6.1%)
  • 2014/15年的調查顯示, 4.4%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沒有與父母同住,曾吸食毒品的學生的比例則為14.3%
  • 2014/15年的調查顯示,與不曾吸食毒品的中學或以上學生比較,曾吸食毒品的學生較多來自經濟能力偏低或偏高的家庭
  • 相比不曾吸食毒品的學生,較多曾吸食毒品的學生住在「私人住宅單位」,較少住在「公營租住單位」

2 「曾吸食毒品學生」指學生曾經吸食毒品最少一次。
3 「一年內曾吸食毒品學生」指學生在調查前一年內曾經吸食毒品。
4 「30 天內曾吸食毒品學生」指學生在調查前 30 天內曾經吸食毒品。
5 高小學生沒有被問及此題。
6 高小學生沒有被問及此題。
7 高小學生沒有被問及此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