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期: 2016/05/30 00:00
越南第三天:搭上過夜火車、再走進越戰要地
前晚坐上通宵火車前往東河市,再趕上從當地出發的越戰非軍事區一日遊。
東河市是二十世紀越南分裂期間,南越最北的城市,是越戰期間美方的戰略重鎮,支援美方在非軍事區(DMZ)的工作,當時亦是主要戰場,現時則為非軍事區旅行團的必經之地。
我們選擇了四人包廂內的上格床位。火車於晚上十時出發,不久就有人來查票,然後再派樽裝水和濕紙巾。
包廂內有四張床,一個插頭,一張枱,窗邊放了一盆黃色膠花。
每個床位都配有一張床單,被子和枕頭。過了約一小時後,有對澳洲夫婦進來,他們只搭幾個站,準備凌晨約三時多下車。到三時多,忽然有職員打開門,大叫站名,把包廂內的人都叫醒了。再過一會那兩名乘客就下車了。
職員再走進包廂,乾淨俐落的把床單和被子摺好,當我們還欣賞職員的專業時,他就把用品放回原位。我驚呆了,喃喃自語:「應該再沒有乘客了……無事嘅無事嘅……」
到早上七時多,再有乘客走進包廂,他們亦把剛才人家用過的床單再鋪好,準備休息。我望着自己的床上用品,心裡戚戚然。
甫下火車,我們就拖著大包小包趕往DMZ導賞的集合地點,坐上客貨車,前往南北兩條戰線。
旅程沿著胡志明小徑(Ho Chi Minh Trail)開始,是1959年胡志明下令開闢的作戰通道。戰線繞道老撾、柬埔寨境內,可從北部榮市通往南方戰場。而往日的溪山作戰基地(Khe Sanh Combat Base),今日亦變成一個陳列戰機模型和供人拍攝婚紗相的場景。藍天白雲加上身邊家禽的拍翼聲,令人更難以聯想,數十年前此處的漫天戰火。
位於南北越邊境交界的Vinh Moc Tunnel,則紀錄當地人為避戰火而渡過的六年地底生活。隧道分為三層,隨著當年美軍的轟炸而隨挖隨深,最後深至地底30米以下。隧道設有多個通風口和出口,方便村民日間外出工作。
隧道雖是暫時避難用,卻具有會議室、家庭房、武器庫、甚至接生房。導遊說,在穴居的六年間,有17位嬰孩在這裏出生,足見隧道設計周全。雖說地底冬暖夏涼,但穴內天花矮小,高佻的同伴亦在旅程中碰了幾次頭;要是長居,也怕會讓同伴的駝背問題更為惡化。
隨著非軍事區遊覽完結,我們也再次坐上客貨車,前往下一站: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