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期: 2016/06/12 00:00
以武術溫暖莫斯科兒童之家
終於來到這一刻,整個旅行就是為了實現這一件事情:透過武術宣揚中國文化。具體來說就是聯絡了莫斯科一家收容智力和身體有缺陷兒童的「兒童之家」,表演一場給他們娛樂。
然而,受服務的卻是我們。
一到埗,被雨天弄得狼狽的我們,就被小孩主動靠近擁抱。他們不太懂得組織語言去表達,但會主動抱抱,會讓你環抱他拍打他肚子,會一直拉住你的手對你笑。然而小孩要有多大的信任與愛,才能主動對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們表現親暱?起碼在我們從香港北京蒙古俄羅斯這一路上,面對不少警剔或好奇眼神,亦慣然努力破冰尋求協助及交友。但這種不用努力便意外獲得歡迎,甚至不嫌棄我們狼狽不堪的形象,便主動擁抱。被溫暖的其實是風塵僕僕的旅人吧!
表演其實不長,一套拳法下來也只有數分鐘,而已經演練過千百遍甚至拿過世界賽金牌的可兒竟然在小孩面前膽怯。怯是因為怕武術嚇到小孩們。因為這件事情於我們及他們都是全新的,我們設想的計劃遊戲,原來都無辦法實行,因為部分無法專注,部分無法行動。連帶來的糖果也無法分享,因為有些小孩會因此過敏。可是彼此想連結的心如此熱切,卻又如此無力,我們卻如此無能為力,無辦法理解及認識他們。而匆匆一瞥後,他們被義工們帶去散步,我們則與負責人Valentina深入聊天和參觀。
原來這個組織只開始了一年,目的就是為了讓兒童有個家,並且能像正常人一樣受教育。來到這裏的小孩可以挑選自己的衣服,有自己的房間,有一對一專門照顧他們的義工,才知道甚麼是愛,才受到該如何自理的教育,才知道原來生命可以有自主權。但是組織能做的非常有限,包括這20個小孩是從600個小孩中挑選出來的,包括小孩的親生父母是自願遺棄他們,包括小孩來這裡之前不知道食物是甚麼,因為他們在孤兒院吃的是混成一團的配食。
我們難以理解有這麼一個好地方及有教會資助,為何只助六百人之中的二十人,不讓更多人受惠?為何不多宣傳讓更多人知道他們在做的事?出於香港人的慣性思維,我們提出擴展及宣傳的建議,然而這些所謂建議根本脫離當地的語境。莫斯科,不只是俄羅斯的首都,更是我們坐西伯利亞鐵路跨了幾個時區才到達的。那麼大的國家,每一個地方都需要資源,每一天都發生大事,或許他們考慮的不再是數量取勝或者效率,而是如何做好一件事。並非像香港般低價高效,總是要求拿最少的錢做最嘩眾取寵的事,多人留意就代表事情做得好。
因此我也無法說服自己這次是服務,而不是消費。然而這次探訪,我意識到「做好一件事」是怎麼回事,是從給20個小孩一個家開始,是一個個義工每天自願的陪伴,像帶自己的兒女般帶著小孩,是一個老師從零開始教育孩子,讓他們認識到生命的可能性。

小孩們得到一個溫暖的「家」

可兒教大家紮馬

連廚師姨姨都看得入神,中國武術對他們來說十分新鮮!

與可愛的小孩子們和兒童之家充滿愛心的職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