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期: 2016/08/25 00:00
不一樣的大馬
不一樣的大馬
一提起馬來西亞,腦海中立即浮現
陽光與海灘
又或者
想起一首耳熟能詳的音樂
「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對香港人來說,馬來西亞不但是一個旅遊勝地,更像是踏進了一個位於亞洲的西方國家,因為你眼前的文字,身旁路人的膚色,彷彿把你帶進一個西方國度。但當你閉起雙眼的時候,又會聽到熟悉的語言—普通話和粵語。
由踏進機場那一刻,我們驚訝又好奇
因為這裹有意無意呈現了大馬本土的生活態度和文化風情。
更重要的是,
我們將會感受到一個與想像不一的國家。
語言的交錯
而在這次旅程中,我們來到風情純樸的檳城。在我們的住處喬治城中,放眼滿街都是中文字,較舊的建築外牆上印有或裝上大形的繁體字,而比較新的店就用上簡體字和英文。然後,你會不時會發現有兩行英文,當我看著那行陌生的英文字一段時間,內心不繼浮現怪怪的感覺,甚致開始對自身英語水平有所猜疑。
原來,
其中一行就是馬拉文。
我們一開始把英文和馬拉文都搞混,相信很多旅客也面對同樣問題。
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
但與當地環保機構職員雲雲接觸後,我們分享了我們對馬拉文和英文間的迷思,他們便向我們解說了基本的教育制度。由於馬來西亞有主要三大種族,分別為華人、馬拉人和穆斯林徒,當中穆斯林徒佔的比率多於60%,因此政府資助下的中小學主要分為兩種,華語學校和馬拉文學校,而以英文授教的學校則多為私立學校。一般檳城的學生會接觸到四種語言:馬拉文、英語、普通話和廣府話。學生一般可以選擇華語學校或馬拉文學校,而在家通常會同普通話溝通,而家中亦會教孩子基本的馬拉語。
因為我們對廣府話的概念大概只限於中國的廣東省地區,而東馬來西亞,如檳城,有大量華人,我們只能猜想他們能用普通話溝通,因此對於他們能聽懂廣府話,我們感到非常驚訝。看到我們驚訝的表情,雲雲便解釋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文化比較接近台灣,因此在小時候和台灣小孩一樣,看了不少港產片和接觸香港的流行曲,故除了廣府話外,他們更能聽懂一些台語呢!算一算,他們在不同程度上,能運用至少四種語言。相對大馬的教育制度及家庭教育,所謂兩文三語好像也變得不外如是。
作為香港教育制度下的一個學子,是我們太懶嗎?但當我們看看新一代的孩子們,又好像應該讓孩子懶一懶。到底什麼的教育制度對新一代是最好呢?多才多藝,還是快樂成長?香港在教育方面的資源不比馬拉差,但我們真正追求的又是什麼?
我們互相對望了一下,然後笑言不語。
我們知道,這是一條沒有答案的道路。
我們的將來
當我們再仔細想想香港的前路,會發現香港雖以旅遊業作其中一個經濟支柱,但面對其他國家語言上的多元化,亦有自然景觀及文化傳統以作賣點,加上全球化的帶領,科技及服務質素的提升,香港的旅遊業已慢慢走上岌岌可危的地步。而作為新一代的我們,如何去找一個新方向讓香港定位,而又顧及到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未來難以迴避的難題。
我們的將來會怎樣?
我們再次互相對望了一下,然後笑言不語。
我們都知道,這又是一條沒有答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