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期: 2016/08/21 00:00
「MAY姐有請」
[Day Seven]
作為美食愛好者的我們,除了吃,當然要識「煮番幾味」。
在蒲甘的第二天, 我們便報了Pennywort Cooking Class的烹飪班學煮緬甸菜。
清晨7時多便出發會合我們的導師, May, 到街市買所需的材料。
這裏的街市並不像香港的朝9晚6在營業,
6時開始, 到中午12時多便會結束,
因此, 一大早這裏已經人頭湧湧。
這裏特別的是, 檔主們並不是站在檔口的後方, 而是坐在上面。
看到很多從沒見過奇形怪狀的蔬果,
猜猜看,下列三種蔬菜中,哪個是茄子?
答案是,全都是!
青瓜是緬甸菜中其中一樣最常用到的食材,而在所有賣青瓜的檔口,都會見到下圖的迷一般的竹籤。
原來,他們是用來試味的。
好吃的青瓜要爽甜多汁,
檔主們會把村籤插進青瓜的中芯位置,再拔出來試試有沒有苦味,沒有才會把青瓜賣給人。
以後隋身攜帶一根竹籤,買生果或蔬菜時,用這個方法測試一下,不就能確保買到的是最甜最新鮮的了!?
這裹大多還仍在用傳統的天秤量度重量, 而他們所用的量度單位是一粒粒用完的電池, 充分發揮廢物利用的精神。
買齊所需的食材後,May帶我們去了一個茶檔,
May啖茶, 食個包。
緬甸的飲茶文化絕不亞於其他東南亞的國家,
空閒時間,當地人都喜愛到茶檔「打等」,與朋友聚聚舊,聊聊天,
大概就像香港的茶餐廳吧。
充夠電,便出發到May姐家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些是早上的戰利品,
一些基本的調味像蒜頭,蔥,薑等則是從May姐屋後的菜園新鮮採摘的。
今天的May菜單:酸角葉沙律、青瓜沙律、茄子沙律、魚咖哩、雞咖哩,
而我們亦準備了兩道拿手家常小菜:蕃茄薯仔洋蔥湯和蒸水蛋, 讓May姐品嚐一下。
煮食的地方, 用傳統的石爐烹調別有一番風味。
準備就緒!
這是May姐用的雞汁, 不要誤會, 香港雞汁品牌並沒有進軍緬甸市場, 這是用新鮮的雞和洋蔥煮成的高湯。
小意外
烤茄子
兩小時後,終於完成我們的午餐,是吃的時候了!
從左至右:酸角葉沙律、蒸水蛋、茄子沙律、青瓜沙律、蔬菜沾醬、雞咖哩、魚咖哩和蕃茄薯仔洋蔥湯
唯苦過,方知甜。
這一餐我們吃得特別津津有味。
每一道菜都用最天然的調味,最新鮮的食材,還有May姐的耐心教導煮成。
我們弄的港式小菜亦大受讚賞。
把枱上所有的食物清得一乾二淨後,
為我們的緬港飲食交流日劃上完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