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代科學家的毅力
節錄:鍥而不捨的農學家沈宗瀚
聲演:康一橋
出版: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節錄:鍥而不捨的農學家沈宗瀚
聲演:康一橋
出版: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沈宗瀚生長在江南的農村,自小就幫助家裏做農事。他深知農民的疾苦,立志長大了要做個有用的人,學一門專門實學,為佔人口最多的農民服務。
他的父親是個秀才,靠替人補習或者做鄉村學校教師為生,賺錢很少,家裏孩子又多,所以天天盼他畢業,做小學教師,幫忙養家。沈宗瀚卻想讀專門的農業學校,他拼命懇求父親,說只要讀完浙江省的農業學校就心滿意足,於是父親答應找親友借錢,讓他求學。
1913年,他去到省城杭州讀書。他知道讀書機會難得,所以拼命考得好成績,爭取獲得免膳宿費。
每逢長假,沈宗瀚回沈灣村,會拿自己學得的一點知識,跟耕種的親友交流。沈宗瀚興致勃勃,日間跟著三哥下田,試行他學來的施肥方法,晚上兩兄弟仍然談耕種,一點不疲倦。
由於經驗不足,沈宗瀚教親友用新方法,並不是每次都成功。不過,在學識上,他還是比純粹靠經驗的農人多。但是他不能回答的問題,也不少。
在學校裏學了一年,他對學校的水平感到不滿意,班上幾個認真向學的同學也想轉學。沈宗瀚沒有錢去日本,於是想辦法去北京。他到杭州讀書,已經要由好幾個親友共同補助,如果去北京,父親一定反對。
儘管他苦心籌謀,但跟父親商量,父親仍是反對:「萬一你國立學校讀不到,省立學校又退了學,那怎麼辦?」父親一定要他回去省立農校讀書,但沈宗瀚並不甘心。他想到二哥在錢莊工作,或許可以幫忙。
經歷千辛萬苦,他找到了二哥。二哥見他有求學熱情,又意志堅定,於是就幫了他這個忙,還另外送他一點小錢。
怕冷的南方人來到北京,宿舍裏沒有火爐,晚上只好蜷縮在被子裡讀書。幸好接到父親的信,表示原諒自己,他心裏稍為安慰。
幾年裏,他的家人用各種方法為他借錢。好不容易等他從國立學校畢業,想找一份跟農業有關的工作,但是僧多粥少,托了人介紹,仍然找不到。
沈宗瀚沒辦法,只好接受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幾年之中,他只做過一份跟農業相關的工作,就是在湖南管理棉花實驗場。但是湖南兵荒馬亂,兩派軍閥打起來,性命要緊,這份農業工作,也就做不下去了。
農業的夢似乎遙不可及。這幾年裏,有人勸他安於眼前,也有人叫他做農業以外的工作。沈宗瀚想:「我為了減輕農民的辛苦,立志改良農業。現在讀完農業專門學校,如果這時候放棄,豈不是前功盡廢?」
於是他一面工作儲錢,一面加緊學英文。到他年近三十歲,終於儲了千多元,借了千多元,在家人的反對聲中去美國留學。
去到美國,他進的是一間地方農業學校,教授對實地改良棉作有經驗。他有過試植棉花的經驗,又用心學習,成績很好,很快就念完碩士。
有時他隨教授旅行,到處考察實際種植的情況,這增加了他的見聞。他自己的實驗,是在園圃記錄小麥生長的情況。即使只是實驗,田間工作還是辛苦的,天氣熱,出汗多,但是他連一條工作褲都捨不得買。
到他博士畢業之前,他的教授也到園圃來,跟他一同做紀錄,原來是培養他選良株淘汰弱株所需要的田間觀察能力,因為觀察精確非常重要,是遺傳育種家成功的必備條件。
康乃爾的教授讚賞這個用心學農業的中國學生,推薦他成為在紐約的世界教育會的研究員。回中國的時候,得到世界教育會資助,坐頭等艙回去,心裏很有感觸。
他從十七歲立志讀書濟世,到三十三歲回國實踐志願,十多年來,做到堅忍不拔。如果不是時刻做準備,又怎能成功呢?
回到中國,那些拒絕過他求職的大學農業系,都請他教書。他終於有一個位置去實現他的志願,將他所學得的現代農業知識,配合中國環境,擬定改良品種的方法。
他的父親是個秀才,靠替人補習或者做鄉村學校教師為生,賺錢很少,家裏孩子又多,所以天天盼他畢業,做小學教師,幫忙養家。沈宗瀚卻想讀專門的農業學校,他拼命懇求父親,說只要讀完浙江省的農業學校就心滿意足,於是父親答應找親友借錢,讓他求學。
1913年,他去到省城杭州讀書。他知道讀書機會難得,所以拼命考得好成績,爭取獲得免膳宿費。
每逢長假,沈宗瀚回沈灣村,會拿自己學得的一點知識,跟耕種的親友交流。沈宗瀚興致勃勃,日間跟著三哥下田,試行他學來的施肥方法,晚上兩兄弟仍然談耕種,一點不疲倦。
由於經驗不足,沈宗瀚教親友用新方法,並不是每次都成功。不過,在學識上,他還是比純粹靠經驗的農人多。但是他不能回答的問題,也不少。
在學校裏學了一年,他對學校的水平感到不滿意,班上幾個認真向學的同學也想轉學。沈宗瀚沒有錢去日本,於是想辦法去北京。他到杭州讀書,已經要由好幾個親友共同補助,如果去北京,父親一定反對。
儘管他苦心籌謀,但跟父親商量,父親仍是反對:「萬一你國立學校讀不到,省立學校又退了學,那怎麼辦?」父親一定要他回去省立農校讀書,但沈宗瀚並不甘心。他想到二哥在錢莊工作,或許可以幫忙。
經歷千辛萬苦,他找到了二哥。二哥見他有求學熱情,又意志堅定,於是就幫了他這個忙,還另外送他一點小錢。
怕冷的南方人來到北京,宿舍裏沒有火爐,晚上只好蜷縮在被子裡讀書。幸好接到父親的信,表示原諒自己,他心裏稍為安慰。
幾年裏,他的家人用各種方法為他借錢。好不容易等他從國立學校畢業,想找一份跟農業有關的工作,但是僧多粥少,托了人介紹,仍然找不到。
沈宗瀚沒辦法,只好接受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幾年之中,他只做過一份跟農業相關的工作,就是在湖南管理棉花實驗場。但是湖南兵荒馬亂,兩派軍閥打起來,性命要緊,這份農業工作,也就做不下去了。
農業的夢似乎遙不可及。這幾年裏,有人勸他安於眼前,也有人叫他做農業以外的工作。沈宗瀚想:「我為了減輕農民的辛苦,立志改良農業。現在讀完農業專門學校,如果這時候放棄,豈不是前功盡廢?」
於是他一面工作儲錢,一面加緊學英文。到他年近三十歲,終於儲了千多元,借了千多元,在家人的反對聲中去美國留學。
去到美國,他進的是一間地方農業學校,教授對實地改良棉作有經驗。他有過試植棉花的經驗,又用心學習,成績很好,很快就念完碩士。
有時他隨教授旅行,到處考察實際種植的情況,這增加了他的見聞。他自己的實驗,是在園圃記錄小麥生長的情況。即使只是實驗,田間工作還是辛苦的,天氣熱,出汗多,但是他連一條工作褲都捨不得買。
到他博士畢業之前,他的教授也到園圃來,跟他一同做紀錄,原來是培養他選良株淘汰弱株所需要的田間觀察能力,因為觀察精確非常重要,是遺傳育種家成功的必備條件。
康乃爾的教授讚賞這個用心學農業的中國學生,推薦他成為在紐約的世界教育會的研究員。回中國的時候,得到世界教育會資助,坐頭等艙回去,心裏很有感觸。
他從十七歲立志讀書濟世,到三十三歲回國實踐志願,十多年來,做到堅忍不拔。如果不是時刻做準備,又怎能成功呢?
回到中國,那些拒絕過他求職的大學農業系,都請他教書。他終於有一個位置去實現他的志願,將他所學得的現代農業知識,配合中國環境,擬定改良品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