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生平及作品簡介
徐悲鴻生平

徐悲鴻(1895-1953年),原名壽康,江蘇宜興人,我國傑出的書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

徐悲鴻出身家境清貧、自幼隨父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後在高奇峰資助下進入震旦大學。由於資質聰穎,很快便在藝壇嶄露頭角。徐悲鴻於1917年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期後於1919年留學法國,在著名畫家達仰的畫室學習素描、油畫,又赴德國、比利時學畫。1927年回國後歷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等職。1933年遠赴法國、德國、比利時、意大利、美國、蘇聯等國展覽作品。1949年解放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協會主席。他竭力培養新一代優秀美術人才,其中包括傅抱石、吳作人、韋啟美、俞雲階、靳尚誼等。

徐悲鴻畢生致力復興中國繪畫藝術,為結合中西畫的倡導者,主張以寫實主義改造中國畫。在繪畫創作上,他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佳則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並採取『以西潤中』的方向;既有新意,又不失中國畫氣派。徐悲鴻擅長油畫、中國話,尤精素描和繪畫馬匹。

徐悲鴻的藝術風格

徐悲鴻大師的藝術創作,融滙古今中外技巧,具有新穎而獨特的風格特式。他早期受國畫啟蒙,作品白描勾勒,以意寫景;後期留學法國,畫面強調透視,寫實並行。徐大師的作品寓動於靜,往往構成一種畫面節奏,正是這中西融為一體之深厚技巧,確立了徐大師在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

徐大師擅長素描、油畫和中國畫,創作題材廣泛。從傳統的山水、花鳥、動物,到人物、歷史、神話等,無不落筆有神,畫面栩栩如生,顯示出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國學大師康有為便曾盛讚徐悲鴻的畫「精心華妙、隱秀雄奇、獨步中國、無以為偶。」他的畫注重寫實,講求形似,傳達神情,形神俱佳,富有生氣。代表作品有油畫《田橫五百壯士》、《康有為》、《奴隸與獅》、《放下你的鞭子》;中國話則有《愚公移山》、《九方皋》、《會師東京》、《泰爾戈像》等。充分體現出大師全面掌握東西方繪畫技法的精髓,巧妙融合。藝術舞台上,徐大師的作品具有高度欣賞和研究價值。同場展出徐悲鴻夫人、著名書法家廖靜文女士的書法墨寶,其作品清雅秀美,和諧自適,筆法墨意靈韻統一,極富藝術特式。

大師筆下的駿馬最為人所熟悉,嚮譽世界。他筆下馬匹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意態,予人衝破畫面,振奮人心的積極精神。這緣於大師擅於托物抒懷,將感情傾注其中,透過馬為載體表現出來。每幅駿馬,表達出的往往是當時的政治環境,以及大師的心情訴說,堪稱中國近代史的圖鑒。

時至今日,徐大師和他的馬,已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

群奔 田橫五百士


簫聲 三雞圖




康有為